当今中国,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,人民防空工作显得更加重要。开展中学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是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国家法律赋予人防和教育部门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》实施20年来,横峰县人防办与县教体局非常重视人防教育,把各中学的课时每周都有计划地安排下去,并不定期地开展防空、防灾、防爆、防震等演练,提高学生对灾害来临时能及时有序地疏散。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已经步入规范化、制度化的轨道,在我县各中学都已经纳入教学。
尽管如此,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:一是学校领导在认识上不够重视,认为提高升学率是根本,其他无关紧要;二是人防课程未列入中考计分成绩;有的中学虽然编排了课程,但老师没有专业的教学经验,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;三是有的采取应付策略,应对上级监督检查,教学质量不能更好提高。针对以上情况,本人提出几点对策建议。
一、加强领导,确保各中学人民防空教育落实到位
建立人防教育共同体。依托县人防教育领导小组和施教学校,与人防教育先进县市结对子,组成人防教育共同体,创新工作机制、工作方法和教育模式。通过互动、交流、同课异构,进行人防教育前沿探索,集中力量研讨国内外出现的新的人防教育模式,结合本地实际,找到适合自己的人防教育方式和方法。
建议在县城各学校成立人防教育工作室,指定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,选派骨干教师任教,日常教育工作由学校政教处具体负责。县人防办、教体局共同聘请专职人防教员,具体负责学校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。
依托人防教育共同体和人防教育工作室,在每所学校成立人防教育工作小组,组织教师学习人防教育理论,探讨人防教育方法。在班级成立人防学习兴趣小组,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,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,构建由县级到校级,由校级到教师,由教师到学生的纵向人防教育领导网络,提高人防教育的实效。
二、把握源头,抓好日常管理,实行专业授课
生命不保,何谈教育?要提高对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,必须抓住关键,把人防课程列入中考计分课程,切实提高人防教育的地位。重视人防课程日常管理,查备课、听上课、看实效,谨防人防课程流于形式、摆摆样子的情况发生。同时,需加大人防课授课教师的培养,要采用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的方式,提高人防课教师的专业素养。
大力培养学生学习人防知识的兴趣。为此,教师要更新观念,在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,多采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法,如介绍空袭史、人防史时可发动同学找材料,上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,活跃课堂,激发兴趣,提高课堂效率。比如,还可以结合本地革命历史,给大家讲一讲当年方志敏等革命先烈,在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史。
人防课堂教学区别于常规课程教学。在时间、空间上突破呆板、传统的教学方式,创造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平台,激发学生学习热情,达到加深理解、寓教于乐的效果。有机地将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地理、历史等知识融入其中,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。结合防空防灾一体化工作的开展,组织学生观看时事新闻、相关电影及历史资料片,让学生通过形象观感来体会如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。将防核武器、化学武器、生物武器袭击的知识进行扩展,结合组织地震、洪涝、山体滑坡、防火等安全知识教育,进行疏散演练和野外生存自救训练,确保学生能够运用人防知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,达到自救和互救的目的,使人防教育做到趣味性和专业化相结合。
三、健全制度,建立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,推进人防教育在学校深入开展
学校要制定人防课备课、上课、教学反馈等一系列制度,做到制度上墙,课程入心,内容进脑。适时在学校开展人防优质课评比,奖励先进,提高人防课程的教学质量。对人防工作开展好的学校,每年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,在安排外出学习的机会上给予倾斜,在教学费用拨付上给予倾斜,推进人防教育工作在学校深入开展。
在人防培训方面,改原来的分配名额制为竞争奖励制。开展人防培训,各地往往是根据文件,把指标分到各学校,由于没有后续的服务,以至于培训流于形式,效果不佳。建议采取竞争奖励制,就是各学校自己申请上报参与人防培训的人数和学习的内容,由县人防办根据学校开展人防教育成效的优劣,对人防教育优异的学校增加选派培训名额,以此促进人防教育的开展,提高教师参与人防教育的主观能动性。
制定学校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,重点对考评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进行明确。每学期结束,采取听取汇报、查看资料、实地演练、理论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,评选出先进单位、优秀教师、优秀学生等,有效解决学校人防教育中存在的“教与不教一个样,教好教坏一个样”和“专款不专用”的问题。同时,建议人防部门积极与本地教育部门沟通,把人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内容,与学校、教师层层签订人防教育责任书,对完成任务好的给予奖励,反之则取消评先评优资格。通过实施一系列奖惩措施,极大地调动学校教职员工参与人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。